最近俄罗斯专家茹拉夫廖娃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挺有意思的。作为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北美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金牛股配资,她在多个场合谈过大国博弈,尤其是美俄中三边互动。
她觉得中国明明有实力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跟美国硬碰硬,但两国偏偏还在找合作点。其实,俄罗斯内部一些人希望中美闹僵,好让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喘口气,但现实没那么简单。
茹拉夫廖娃现在是北美研究中心主任。她写过不少书和论文,焦点在美国政治和对外政策上,比如分析美国选举、美俄互动,还有美中竞争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2020年左右,她发文提到拜登政府把中国当成主要挑战者,而俄罗斯只是个敌人。她在研讨会上说过,美国对俄罗斯是敌对,但对中国是对手,意味着长期较量,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经济上,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2024年GDP超过18万亿美元,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在科技领域,中国在5G、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上进展飞快,比如华为的芯片突破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全球领先。
军事上,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超过美国,山东舰和辽宁舰的航母编队在南海巡航,显示出区域控制力。兰德智库的报告指出,中国在机器人、卫星和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赶上美国,甚至在某些工业应用上领先。
美方自己承认,中国是唯一能系统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金牛股配资,这从特朗普上台后加征关税就能看出来,美国担心中国在供应链上主导全球。
但中国没一头扎进对抗里,而是保持灵活。今年开年,中美关系起步还行,外媒报道说两国高层在旧金山会晤后,继续谈贸易平衡和气候问题。中国减持美债近2000亿美元,但同时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没停,比如特斯拉的上海工厂还在扩产。
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美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关系,不搞零和游戏。4月,美国调整对华关税,中国反制但留了谈判空间,双方在人工智能规范上签初步协议,避免技术完全脱钩。这不是软弱,而是战略选择,中国优先发展经济,避免冲突打断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那边情况不一样。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到现在,现在还胶着着。联合国启动2025-2026冬季应对计划,需要2.777亿美元帮乌克兰人过冬,因为基础设施被毁坏严重。
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推进缓慢,乌克兰得到西方援助,但双方都疲惫。1月俄罗斯发射300多枚导弹,4月北约承诺238亿美元军援,但谈判没实质进展。俄罗斯保有6000多颗核弹头,这让西方不敢轻易入侵,但普京政府得自己扛压力。
从俄罗斯视角看,他们希望中美闹大,这样西方分心,俄罗斯在乌克兰就能多些回旋空间。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不结盟,不站队。支持乌克兰会得罪北方邻居,支持俄罗斯又遭西方封堵,影响出口和投资。
中国能做的有限,比如提供人道援助,呼吁对话。基辛格说过,俄乌结束靠谈判,不是无限打下去。6月,俄乌交换俘虏和遗体,但战场上导弹无人机互射不停。俄罗斯精英觉得中美合作让他们失望,因为他们指望中美在台海或南海打起来,分担压力。
其实中美寻求合作有现实基础。美国债务高企,接近35万亿美元,中国是最大债权国之一,减持美债但没全抛售。两国贸易额2024年近7000亿美元,企业离不开对方市场。
美国公司在中国设厂,中国产品在美国卖得好。气候合作上,中国提供减排数据,美国主导国际会议,双方交换意见。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剧对抗,但也动用手段保卫盟友,比如日美联合声明加强防务,用核能力护日本。
茹拉夫廖娃在研讨会上提过,美中竞争对拉美影响,她觉得俄罗斯得自力更生。俄罗斯坐拥资源优势,石油天然气出口稳,但制裁让经济吃紧。相比之下,中国外交温婉,优先双边关系,避免大冲突。
亚太几十年没大战,跟中国灵活立场有关。俄乌是黑天鹅,打乱全球平衡,但中美国情决定不宜互掀底牌。美国在南海航母被中国舰艇跟踪,但保持距离,没擦枪走火。
俄罗斯内部强硬派误判,以为中美必打,但忽略两国地理和经济纠缠。美国债务危机,中国现代化进程金牛股配资,都让合作必要。2月美日会晤加强合作,但中美在供应链上互补。外交部说,美中携手造福全球,不是对抗。
中金汇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